返回上一页

搏击俱乐部 电影资料

电影名搏击俱乐部  

英文名:Fight Club

分 类:剧情 动作 悬疑 惊悚

发布地:美国,德国 / 139分钟

上映时间:1999-09-21

首周票房0.00 万

总  票  房0.00 万

搏击俱乐部影评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生活是什么?或许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和诺顿差不多,不断的奋斗, 不停的向上爬,可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真正所需要的 只是盲目的顺从这个社会,跟着这个社会的步伐在行走 电影片尾,伴随着强劲音乐的爆炸场面,想起来还是让我血脉沸腾。 一幢幢象征物质文明的金融大厦轰然倒塌。 金融系统全部崩溃,所有人都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人。从此人人平等 最早接触人格分裂题材的电影 ,很经典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是它的海报,颓废气氛特别吸引人。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结尾特别糟糕,很闷的大团圆结局。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我也失眠,整晚整晚的睡不着,常常一个人写作到半夜,在笔记本上写影评,我也喜欢伴随着有节奏的电子乐,生一次,死一次,需要安慰。这部片子的目的仅仅只是发泄,主人公杰克做了我们很多平常人想做的事情,而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会很羡慕,这就是看完这部片子最直接的心态。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大卫的电影总是透着一股人格分裂的偏执狂和妄想症,一如《搏击俱乐部》。电影中的诺顿和皮特作为一个人的两种人格,白天在单位做着听老板话的好好先生,夜晚则化身格斗之王,穿梭世界各地的地下格斗场。其实,对于每个上班族来说,这种人格分裂多多少少都有些,搏击只是一种发泄的直观形式。最终主人公还是没能逃离现实社会的法网,成为秩序内的一员。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这电影绝了!每次看大卫·芬奇作品都知道剧情到最后,必然会有反转。但反转的毫不突兀,因为导演在影片处处都留下了细节。杰克和泰勒是同一个人,在一开始影片时不时的插帧就有所暗示。在泰勒正式出场后,两个人的对话镜头也有相当多的伏笔,包括“打破第四面墙”。搏击俱乐部不只是表面上的暴力,而是想说人如果处在极度极端的处境下,必然会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实际上是对现有社会的一种思考(配乐做的相当成功,搏斗的音效也非常深入人心,片头真心震撼)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多重人格电影中的经典,我想在很多人看来我这句是废话,可就算是废话我也忍不住要强调一下。我不知道最先说这话的是谁:天才都是疯子!不过管他是谁说的,用来形容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比较恰当的,而这个疯狂的天才只不过是分裂出来的一个人格,这还不够牛逼吗,他拥有一只军队,而且完全忠诚,还有什么能阻止他,超级英雄吗,让复联来收拾他,还是正义盟?九头蛇也没有这么死忠的手下。其实人活着只有这么一次,不搞一次大的或者跟着别人搞次大的怎么对得起来世上走一遭呢,或许这电影就是用搏击俱乐部这组织来映射什么,反正很过瘾就对了,最后向心理电影致敬没有什么能阻止疯子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平凡的都市白领,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带来的是,一份无聊,一份空虚。生命在无目地的忙碌中慢慢被消耗。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循环的一起。 但无论外表如何光鲜,都逃脱不了一个明显的讽刺:现代人只能靠着消费主义来寻找自我~Jack挑选“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各种家具来获得满足感,这是对机器般单调无聊卑微生活的心理补充。 而他的另一个反叛自我,却期望直接与这个社会体系对抗,从而产生出的搏击俱乐部,更是得到大多数强烈需要突出自我存在感的“社会边缘人”的认同。 这是你我作为社会人都会有的两面,妥协还是反抗?唯有自己选择!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搏击俱乐部是现代社会生活苦闷压抑的宣泄口,佛洛伊德梦的本质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搏击俱乐部就是杰克的梦,泰勒是杰克潜意识与意识的日常搏击,本我与自我的内在厮杀,社会与个人的外在冲突,夜晚俱乐部释放愤怒与自我寻求白昼的舒缓与超我。大卫芬奇的黑色幽默调性结合叙事复杂伏笔颇深的精神分析,花哨自由的影像组接,枪口抬起的一刻和出现几帧的男性生殖器才是一切现代欲望的满足。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第一次后悔被剧透是《小岛惊魂》,第二次是《搏击俱乐部》。知道了谜底再看这部电影大概前面五分之四都觉得毫无悬念也没有紧张感。全片最深刻的就是生活给予主人公的重压还有后者对社会的强烈报复欲,不仅让他从失眠症深化到精神病,且还是一种极端自虐式的病变。
评论时间: 1999-09-21 00:00:00
搏击俱乐部 首先进入脑海的是那鬼诞的音乐,如同鬼典般的将人带入那阴暗黑色的世界,诺顿饰演的小职员入骨三分,对生活的不满和焦躁孤僻的性格让他分化出了另一个自己,或者说是自己最渴望的一个伙伴,泰勒是他理想化的不敢去做的自己,他放荡不羁渴望引发一场小人物的革命。导演刻意隐藏了性格分化到最后才点出起到了难以相信的效果,阴冷黑暗而充满惊喜是芬奇一贯的风格,他也从未失手。